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日前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大会议程及议题,大会设置了24个分论坛,聚焦经济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探讨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隐患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发展与安全这一时代课题贡献亚洲智慧、亚洲方案。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微信公众号(ID:BFA-GEDS)上周关注了部分议题下的多方资讯。今天我们来集中分享与大会议题相关的文章。
首届大会将于会议第二天(10月19日)就全球疫情背景讨论公共卫生问题。上周我们也关注了疫情与疫苗相关资讯。
关于“突破性感染”,这是目前所知的全部
随着全球数十亿人已接种新冠疫苗,有报告显示,接种后再感染的案例越来越常见了。而鉴于德尔塔变种可能会在接种疫苗的个体中引发更多病例,专家们提供了一些相关重要信息,并于近日刊登在史密森学会杂志官网上。文章称,我们尚不清楚“突破性感染”的常见程度,而我们对新冠肺炎中“突破性感染”的理解也仍在发展中。»链接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也将碳中和与核安全加入了论坛的重点话题。大会将于会议第二天(10月19日)讨论议题“以碳中和促进全球生态安全”。
另外大会也将在分论坛3 核安全的“万无一失”和分论坛19 气候安全:碳中和的意义与路径讨论碳中和及核能相关问题。下面是关于碳中和及核安全相关问题的文章。
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链接
联合国欧经委:实现碳中和核能不可或缺
近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报告,指出“核能是低碳电力和热能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实现碳中和,从而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目前,欧盟、英国、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相继宣布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还有近100个国家正在研究自己的目标。全球研究机构及智库正不断开展相关研究。»链接
林毅夫: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具有两大优势
范龙佩:国家可以是竞争对手,但不意味着是敌人
欧洲理事会首任主席范龙佩认为,近年来多边主义出现倒退,民粹主义有所抬头,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相对下降,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当前多边治理体系亟待完善,治理机构亟待改革,而这一切的基础是重建信任。可喜的是,多边主义在某些领域仍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中美愿在气候问题上进行合作,说明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链接
防范金融风险是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的重点话题之一。大会将于会议第三天(10月20日)讨论议题“防范金融风险:‘灰犀牛’、‘黑天鹅’与‘防波堤’”。上周我们也关注了防范金融风险相关资讯。
一次关键会议!解读“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如何进阶
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下面是上周我们分享的一篇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解读文章。»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