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欢迎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

回望刚刚结束的2023年,世界经历复杂安全挑战,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但同时,也迎来和平发展机遇,各国对发展与安全的呼声更加强烈。

纵然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为给世界各国提供国家经济安全态势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标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组委会联合中南大学,并由中南大学商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博鳌经济安全指数发布相应指数报告,对包括博鳌亚洲论坛成员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金砖国家成员国和中国在内的31个世界主要经济体2010年-2020年的国家经济安全指数进行了测算。

以下为世界经济安全总体态势评价与分析:

一、世界经济安全总体态势分析

2010年至2020年期间,世界经济安全指数的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安全总体指数变化较为平稳,但安全等级为潜在不安全状态(0.4-0.6),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报告认为,该期间世界经济安全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2年的趋势性上行阶段。从2008年起,全球金融市场受到重创,导致多个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2010年以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主要经济体的增长率有所回升,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国际合作的加强、能源市场的稳定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的抑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提高了总体经济安全指数。

第二个阶段是从2012年至2016年的稳定波动阶段,世界经济安全指数围绕0.55指数上下轻微波动(表1)。

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来的波动性下行阶段,在这期间,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增强,一些国家采取了限制贸易的措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例如,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总统选举中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同时,世界各地发生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包括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冲突等对经济稳定和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一些大型经济体出现增长疲软的情况,这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了挑战。同时,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出来,如新冠疫情期间的供应链中断,也对全球经济安全产生了压力。

图2和图3分别展示了2010年和2020年31个经济体的经济安全指数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国家较多,即大多数国家呈现出“双低”或“双高”布局。同时,比较2010年与2020年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各国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表2展示了2010年至2020年国家经济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自2010年以来,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韩国、德国、日本、中国和新西兰,虽然期间国家排名有上下浮动,但始终保持在前五区间。其中,韩国的经济安全指数排名十年来稳居首位,德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指数自2016年开始也稳定位于各国第二。从表中标记发现,排名越往后,国家排名的上下浮动情况越明显,排名8-10位的国家浮动变化较大。

图4展示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安全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指数低于全球平均指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安全指数始终高于全球平均指数,且走势一致。

图5展示了博鳌亚洲论坛主要成员国、OECD主要国家、金砖主要国家和中国经济安全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其中,中国和OECD主要国家的经济安全指数高于全球平均指数,博鳌亚洲论坛主要国家的经济安全指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指数,金砖主要国家的经济安全指数在2013年从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下降到全球平均水平之下。新兴市场国家通常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例如全球商品价格的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金砖主要国家经济安全指数的下降。

二、世界经济安全子系统安全态势分析

图6显示了世界经济安全子系统的构成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安全得分构成中占比位于前三位的子指标分别是金融安全、宏观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从各子指标得分的变动上看,变动幅度不大且具有同步变化趋势。

(一)宏观经济安全

表3展示了2010-2020年宏观经济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国、缅甸、越南、美国、澳大利亚总体上排名比较靠前,其中,中国十年来的宏观经济安全稳居首位。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控制通胀,维护宏观经济安全。

图7显示了宏观经济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且其变动大致与总指标即世界经济安全指数变化走势吻合。

2011年开始经历一段上升时期而后保持小范围内的稳定波动。2010年末,全球经济开始逐渐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主要经济体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促进了经济复苏,有助于降低失业率,就业市场逐渐恢复,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强,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吸取金融危机经验,采取了有效的货币政策措施来控制通胀率。

2018年以后,一些国家的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压力。但这种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企业和消费者贷款成本上升,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了就业市场疲软和失业率的上升。同时,国际能源价格出现波动,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进而推高通胀率。在这些二级指标如GDP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胀率的共同作用下,宏观经济安全在2018年之后出现了下行趋势。

(二)产业安全

图8显示了产业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产业安全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但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较明显的上升,达到0.095,随后在2017年迅速回落至稳定指数0.080。一个可能的解释是,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也称为巴黎协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旨在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推动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全球产业的环境安全性提升,对世界产业安全产生了短期冲击。

2019年后,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产业安全的提升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许多国家和企业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环境和安全标准,加强了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控制,推动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的应用改变了产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安全的提升。

表4展示了2010-2020年产业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和德国的产业安全指数较为靠前。彭博创新指数显示,2020年,新加坡制造业产值比2019年增加了7.3%,制造能力排名全球第三,且其制造业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主要产业集群包括航空航天、半导体、化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等领域,高度发展的制造业稳固了新加坡的产业安全。

(三)金融安全

图9显示了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2010年至2012年间,世界金融安全指数有所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和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系统。这些政策帮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提升了金融安全。但从2012年开始,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新的风险因素和潜在的隐性风险的出现,金融安全指数逐渐回归到稳定水平。自2018年开始,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如中美贸易争端等的贸易战引发了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表5展示了2010-2020年金融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相较于其他一级指数,金融安全指数各国排名波动较大。这可能与近年来各国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迅速,金融监管政策变动较大,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金融系统复杂性和风险性上升等有关。

例如,金融创新和复杂性的增加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新型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风险的累积。同时,经济周期的波动、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以及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对金融安全产生影响,导致金融安全指数的波动。

(四)资源安全

图10显示了资源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除2011年至2014年资源安全度有所下降外,2014年至2019年资源安全表现出持续向好趋势。但2019年末爆发的COVID-19疫情对全球资源安全造成了重大冲击,大规模的封锁和限制措施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和生产活动的停滞,旅行禁令和贸易限制使得资源的流动受到限制,导致了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由此使得2020年资源安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表6展示了2010-2020年资源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缅甸、柬埔寨和巴西的资源安全指数较高。资源安全指数受到自然资源供需变化的影响,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供应量受到自然条件、地质特征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某个国家的资源供给受到限制,例如能源资源的减少或农作物产量的下降,资源安全指数可能下降。巴西等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丰富度为这些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减少了资源短缺和供应不足的风险。同时,资源的获取和控制往往涉及政治竞争和地缘政治利益,政治稳定、政策的确定性、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可能导致资源安全指数的波动。

(五)社会安全

图11显示了社会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2010年至2018年间,社会安全指数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2018年之后,社会安全指数持续下降。201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灾难持续增加。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环境、经济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COVID-19疫情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事件。这场疫情对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和健康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导致大规模的人员感染、死亡和经济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社会安全。

表7展示了2010-2020年社会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社会安全指数较高,其中,2010年之后的十年内,德国的社会安全指数稳居首位,德国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援助等。这些制度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减少了贫困和社会不安全感,同时,德国政府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他们致力于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包容,通过提供经济援助、补贴和福利计划来支持弱势群体和社会底层人士,为稳定德国的社会安全指数提供保障。

此外,从整体上看,各国社会安全指数排名较为稳定,社会安全指数受到国家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总体排名波动不大。

(六)生态安全

图12显示了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在2010年-2019年,世界生态安全指数持续上升,在2019年之后出现了下降趋势。2019年以后,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森林火灾。例如,澳大利亚在2019-2020年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亚马逊雨林、加利福尼亚和西伯利亚等地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这些火灾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破坏了大片的森林和栖息地,同时,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也是导致生态安全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表8展示了2010-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巴西、新西兰、老挝和日本的生态安全指数较高,其中,巴西的生态安全指数十年来居于首位,巴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广泛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巴西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和倡议。例如,巴西是亚马逊合作条约的成员国,与邻国共同努力保护亚马逊雨林。此外,巴西还参与了跨国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七)科技安全

从图13中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世界科技安全指数持续上升。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不断推动着科技安全指数的提升,新的科技突破和创新,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带来了更强大的安全保障技术和工具,有助于应对不断演变的安全威胁。

表9展示了2010-2020年科技安全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十年来科技安全指数位于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美国、以色列、德国、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法国,且各国排名变化波动不大。

三、世界经济安全展望

本报告通过博鳌经济安全指数评价体系对2021-2023年世界经济安全指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图14。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安全在2020年之后呈现出上升趋势,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造成了短期冲击,但全球经济复苏、增加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政策支持和结构改革以及数字化经济的崛起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预测采用的是趋势预测,俄乌冲突、以巴冲突等实际突发地缘政治事件无法纳入预测之中。因此,本展望主要呈现的是在总体环境相对稳定下的趋势变化。

文章节选自中南大学商学院《博鳌经济安全指数报告》

关于《博鳌经济安全指数报告》

博鳌经安论坛组委会联合中南大学,并由中南大学商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博鳌经济安全指数发布《博鳌经济安全指数报告》,旨在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经济安全态势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标准。指数以量化和可测的视角,采用科学方法对各国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做出客观评价,形成可衡量和可比较的数据基础,为各国管理经济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具体而言,博鳌经济安全指数的构建,遵循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从宏观经济安全和子领域安全两个层次设计一级指标,形成包含宏观经济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科技安全七个子系统,下设3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数采用熵值法为模型的底层权重原理,精准赋权,构建动态可预测的经济安全指数,实现和关乎经济安全的各个领域的各项指标的精准联动。指数测算数据来自世界银行、OECD数据库与联合国数据库等,数据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根据指数测算结果,可以实现对各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进行五类等级划分。
《报告》在详细阐述博鳌经济安全指数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包括博鳌亚洲论坛成员国、OECD成员国、金砖国家成员国和中国在内的31个世界主要经济体2010-2020年的国家经济安全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呈现的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进行了深入的评价与分析。《报告》不仅追踪了世界经济安全的总体态势变化趋势和各子系统指数的态势变化趋势,也分国别对各国经济安全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报告》还通过国别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安全表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给予政策制定的启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