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将于10月18-20日在中国长沙举行,小安继续和您一起看长沙。
沈从文的一部《边城》使得渡口与渡船成为各地人对于湘西的最初印象,依托于水脉生活群居的人们,势必将在某一时段冲破水的保护与束缚,相依与跨越是沿岸与江河永恒的相处方式。
湘江北上,将长沙城分为东西两岸,渡江,是贯穿长沙历史的深刻记忆,也是现当时长沙发展的清晰步伐。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陈焕明 通讯员 邹桑)长沙城北再新添一座全长5.475公里过江通道。9月17日,在月亮岛附近,长益复线至兴联路大通道工程(过江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长沙城北将新增一条贯穿东西的快捷通道。项目预计2024年底完成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可有效缓解北二环交通压力,对加快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沙晚报)

项目沿银星路及兴联路走向,起于银杉路以西,终于河东京广铁路桥以西,全长5.475公里(项目效果图)
来源:长沙晚报
再向前回望,“过江”贯穿着整个长沙的发展史,从帆、桨、木制的船只,到横架于江面的长桥,再到江底贯通的隧道,从人力到机械,从单一到多元,渡江的步履像是长沙向前的一个剪影,日日为新,渐深渐远。
长沙人过江图史




清末,百姓往来湘江两岸仰赖官渡、义渡和私渡。渡运业兴旺后官府发放执照,固定码头权,长沙老码头逐渐形成。

长沙老码头

五一轮渡码头老照片

湘江一桥、二桥相继建成后,长沙最后一个轮渡码头中山路口轮渡码头仍存续了一段时间。
橘子洲大桥(原湘江一桥)建成通车前,过江只能坐轮渡。1971年9月,橘子洲大桥开建,仅一年便建成。
长沙市民到大桥工地义务帮忙挑土运石

1972年夏,众多市民自发前来参与大桥建设

1972年9月30日,湘江一桥建成通车

湘江一桥航拍
橘子洲大桥是湘江长沙段首座大桥,一桥飞架,两岸通途。
1991年到2013年,银盆岭大桥、月亮岛大桥、猴子石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矾大桥、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
八桥横跨,仍是赶不上长沙的飞速生长。早晚高峰开车过桥,堵得人急得“心脏搭桥”。
过桥拥堵名场面
营盘路隧道,AKA“湘江第一隧”,东起营盘路,西接咸嘉湖路,于2011年正式通车。

分流营盘路隧道为橘子洲大桥,成效显著。随后,南湖路隧道于2013年正式通车,为猴子石大桥分流,也是首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湘江隧道。

南湖路隧道
1972年到2013年,四十余年建设终得八桥两隧,有如十龙卧江。

长沙轨道交通起步晚,但速度快。2014年,地铁二号线穿江而过。

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
2019年5月开通的地铁四号线同样穿江而过,还加了难度系数——从地铁二号线下方穿过。
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
2020年6月28日,地铁三号线开通试运营,横贯东西。
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
八座大桥飞架,两条隧道穿越,三条地铁飞驰,湘江难隔东西。
红白两色的轮渡船票在时光中渐渐褪色,然而长沙人的过江史还未中断。
从舟楫的挹流而渡,到渡轮的汽笛鸣江;从大桥的车来车往,到隧道地铁的穿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