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欢迎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

作者:张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及其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格局与走向,而且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研究阐释宣传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准确把握、讲深讲透其中的深刻唯物史观内涵。

现代化是客观的普遍的社会发展过程

以法国为中心展开的18世纪启蒙运动,是西方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和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直接起源。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法国启蒙思想理性进步观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社会发展过程。所谓客观,意指现代化不是由人的理性,而是由不以人的理性或意志为转移的物质生产过程内在推动的,只要资本主义或者说现代的生产方式能够确立并可持续地运行,整体性的社会现代化变革就会或快或慢地实现。所谓普遍,意指现代化不是专属某一或者某些地方的特殊过程,而是在任何客观的资本主义或现代的生产方式能够确立并可持续地运行的地方,都能发生的普遍过程。

20世纪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也继承了法国启蒙思想,但没有继承启蒙思想的历史进步论遗产,只是狭隘地以欧美现代化经验为原点建构“普世性”的现代化理论,傲慢地认为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西方的特权或专利,非西方国家只有通过西方化的政治变革或意识形态变革才能实现现代化。这种充斥着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谬见的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为什么能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被奉为圭臬?答案并不复杂,原因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成功之前,既有的非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西方化,从而不断强化了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的霸权地位。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功,首先动摇了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的霸权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没有经历西方化的政治重组或意识形态重组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它的成功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的实践基础。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又一次证明,现代化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发展过程。就具体的现代化过程而言,西方式现代化走的是一种线性的“串联式”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走的则是一种结构化的“并联式”道路,但“异中有同”,即都是从工业化开始的。这再次证明:只要现代的生产方式能够确立并可持续地运行,现代社会结构本身就可以客观地被创造出来,现代化就能够以具体的方式得以实现。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再次证明现代化是普遍的历史进程。历史如此悠久、规模如此巨大、发展基础如此薄弱的中国能够实现现代化吗?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极大振奋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心,持续激励、助推它们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具有现实性的现代化道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平衡发展,认为经济社会文化相对落后的非西方国家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非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或现代化道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抵达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走上了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预见是正确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迫使西方理论家不得不认真思考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问题,但冷战时期的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始终坚持从意识形态立场出发,把美国式现代化奉为圭臬,客观上否定现代化道路的多种可能性。而苏联的解体让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家喜不自禁,狂热地确信它们的基本立场是对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是唯一的且西方式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显然是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家极其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一成功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挫败是同时发生的,两者以不同的方式瓦解了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的现实根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道路的科学观点即具有现实性的现代化道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得到了新的、令世人信服的证明。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证明现代化是一个由现代的生产方式、工业化内在推动的系统过程、有机整体,现代化进程一旦可持续地展开,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自主进行下去,人们无法随意选择。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中国特色,证明现代化是一个个具体的系统过程。中国是在不同的政治制度环境中,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最终创造出了“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功的同时,我们看到,美国强行输出的“民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混乱与灾难,这从反面证明现代化只能是具体的,每个国家和地区必须寻找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执政党的建设水平是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取得长足的进步。这些巨大成就迫使西方理论家观察、思考、总结,但他们的观点总是难以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

中国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什么只有中国做到了?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再次说明:历史规律的决定性是通过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主体的质量与水平就变得非常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就在于其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身作为历史选择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持之以恒的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成功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是持续进行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归根结底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就此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总结,是中国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作出的第一个原创性贡献,是理论创新的起点而非终点。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未来还有更伟大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等待我们去领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更伟大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等待人们去创造、去发现、去总结。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所处之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我们还会遭遇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导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艰难发展起来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对中国式现代化来说,这意味着原本熟悉的栈道都走完了,接下来的将是无人的荒野,需要我们在随机应变中规划新路线、启用新装备、跑出新速度。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所立之中国也在闯关过隘中向上攀越,以后还有更复杂更艰难的局面需要我们去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此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向顽疾开刀,不断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取得巨大成就。如今,我们已经来到深水区、跃上高海拔,“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此时,问题的解决已经变成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需要更精确的诊断、更精湛的技术、更精密的器械、更精细的方案,而在成功施行手术、解除病痛后,我们也就验证了新学说、掌握了新本领、开创了新局面。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研究员)

[ 责编:王宏泽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