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欢迎来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

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粮食安全一直以来是国家政治与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会议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凸显了在新发展格局下依靠自己力量端稳中国饭碗的极端重要性。

10月3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倡导全球合作 促进粮食安全”主题,就粮食安全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

放眼世界,国际竹藤组织全球政策官员斯卡拉多表示,根据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全世界范围内共有20亿人无法正常的获得安全、充足、有营养的食物。特别指出的是,非洲一半以上的人口,拉美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亚洲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缺乏粮食,无法实现粮食安全。

扎根中国,亚太物流联盟主席崔忠付指出,从国内角度来看,截至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人均占有480公斤,虽然口粮基本上实现了自给,但是部分需求仍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粮食安全这根弦仍然不能放松。

绷紧粮食安全的弦,风险问题尤其需要关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余应弘总结了当下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三年疫情导致经济下滑,二是地区冲突,三是全球升温,四是极端气候变化。

种业、耕地、农机是农业的三大支撑。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陈光尧围绕种业创新发表了观点。陈光尧指出,全球种业是农业芯片,中国的种业和国际先进种业仍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中国种业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要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是国之大计。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从耕地的角度探讨了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罗锡文强调,耕地一要实现数量不减,二要做到质量提升,通过科学的耕作制度、种植制度、施肥制度、灌溉制度来提升地力。“现在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三分之一的高产田,如果能反过来,实现三分之二的高产田,三分之一的中低产,那中国的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就有保证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强调了农机的重要性。邹学校指出,实现农业生产增收,农民增效,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靠科技创新。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生产大部分体力劳动将会被机器所代替。因此,要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的人才,提高科技技术的含量,特别是机械化的水平。

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崔忠付提出了构筑粮食安全新格局的5点建议,一是强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建粮食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快数字转型与赋能,引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升级;三是加强安全监管,构筑粮食安全屏障;四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五是加强粮食供应网络建设,构筑利益共同体。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董事樊胜根则表示,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理念,用技术和创新来维护中国的农业粮食安全,为乡村发展做贡献,同时也为全球、全世界提供方案,提供经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