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金融支持包容性发展圆桌》上,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及太平洋办公室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指出,各国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可以帮助各国央行更好地审视风险、改进分析工具、提供数据和进行气候融资。
第一个方面,BIS强调重新审视风险的概念,重视“绿天鹅风险”这类可能造成系统性危机的、极具破坏性的金融事件。各国经济学家在近100年来已经知道如何使用税收和政策限制来应对气候问题的负外部性。然而行动远远不够,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价格发现机制不起作用;二是政治周期比气候周期短;三是道德风险存在。
第二个方面,中央银行和BIS正在改进分析工具。一个工具是情景分析,对此NGFS做了大量工作;另一个工具是可以影响分析,以更好地衡量气候支出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BIS可以与央行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数据。许多中央银行已经将数据定为优先主题,以更好应对风险。目前有关企业碳排放数据在范围和颗粒度上都是有限的,有关资产地理分布的数据也是有限的。需要更多和统一的披露与标准,以便更好地捕捉与气候相关的过渡和物理风险。亚洲面临一些独特挑战。首先,亚洲国有部门通常是最大的污染者,因此需要有方法将国有部门带入减碳行动中。其次,亚洲国家化石燃料依赖度高,在一夜之间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是不现实的,因此要高度重视过渡转型。第三,亚洲的转型融资和气候减缓融资更多地通过金融机构而非资本市场进行。因此,银行需要有披露标准,并且需要相应的监管框架来执行这些标准。对于监管者来说,存在多种行业标准,它们需要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和可互操作性。最后,亚洲的中小企业构成生产链的很大一部分。他们不依赖资本市场或者银行,他们被排除在传统融资途径之外。要有办法将这部分中小企业包容进来,而不给他们太过沉重的负担。国际清算银行通过更广泛的中央银行框架参与了所有这些领域的工作。
第四个方面,BIS积极帮助中央银行,将部分储备金用于支持气候过渡。BIS设有三只绿色债券基金。今年2月最新启动的是亚洲绿色债券基金,该基金的重点是允许全球央行将齐部分储备用于支持在亚洲的绿色债券投资。之所以选择亚洲,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脆弱性最高,而央行储备在该地区也最高。BIS期待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齐头并进。